5月28日,凤城市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旅游局副局长姜恩庆应邀来到吉林外国语大学,为国际商学院MBA学生及国际商务专业学子带来一场题为“新时代‘干’字精神与青年使命担当”的专题讲座。这场跨越地域与行业的思想碰撞,以辽宁凤城大梨树村两代“领头人”的创业传奇为脉络,深刻诠释了“干”字精神的时代内涵,为青年学子注入了创新创业的澎湃动力。
讲座伊始,姜恩庆副局长以“干字碑”为切入点,深情讲述了已故大梨树村党委书记毛丰美的创业故事。1981年,毛丰美临危受命担任村支书时,大梨树村还是个“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的穷山村。面对“八山半水一分田”的困境,他立下“让村民过上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的誓言,带领村民苦干实干。“弯大腰、流大汗”的苦干精神背后,是毛丰美对科学规律的深刻把握。他敏锐抓住改革开放机遇,创办凤泽大市场、钛合金厂等企业,带领村民“白天上班、早晚务农”,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农工商旅一体化的转型。到2014年,大梨树村集体资产达4亿元,村民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彻底摘掉了“穷帽子”。


接过父亲的接力棒,现任村党委书记毛正新在新时代赋予“干”字精神新内涵:从“苦干实干”到“苦干实干加巧干”。他带领村民建设现代农业展示馆,引进番石榴、莲雾等热带作物,打造四季可游的“七彩田园”;投资6000万元建成葡萄城,填补冬季旅游空白;开发冰雪民俗节,将冰天雪地转化为“金山银山”。2024年,大梨树村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4000万元,村民就业率达100%。
更值得关注的是,毛正新推动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一产求“新”,建成全国最大村级五味子种植基地;二产做“深”,将钛铁企业发展为北方最大高钛渣生产基地;三产提“质”,影视城、知青城等文化IP吸引200余户外地人定居。2023年,大梨树村社会总产值突破16亿元,集体总资产超6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达2.2万元,真正实现了“城里人都羡慕的好日子”。

讲座尾声,姜恩庆副局长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重要论述,鼓励同学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希望大家以‘干’字为帆,在创新创业中锤炼本领,在服务社会中书写华章,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这场跨越山海的精神对话,不仅是对大梨树村创业史诗的致敬,更是对新时代青年的号召。正如国际商学院“专业+外语”的人才培养模式所倡导的——真正的国际化人才,既要具备全球视野,更要深植家国情怀。当“干”字精神遇上国际视野,当乡村振兴碰撞创新创业,青年学子们正在书写属于自己的时代答卷。